這邊魏延主動請戰,他說魏軍的總指揮是夏侯楙懦弱無謀,自己願率五千精兵從子午小道突襲長安,必能成功!別的不說,魏延稱夏侯楙「懦弱」是有問題的——要知道一個年紀輕輕就敢自告奮勇與葛亮同志三十餘萬北伐大軍相抗衡的人是絕不可能懦弱的。估計魏延是為了極力貶低夏侯楙,增加自己計策在葛亮面前通過的可能性。

然而葛亮同志卻拒絕了這一建議。他認為此計「激情有餘可靠不足」,風險較大,不能採用。葛亮同志的見解不無道理:毛同志曾一再強調「首戰必勝」,首戰的勝利與否對士氣至關重要;此計是柄「雙刃劍」,如果成功則能迅速攻占曹魏的大都市長安;但如果失敗,不僅五千精兵和一員大將就會灰飛煙滅,而且己方士氣會大受打擊。然而魏延並不能理解葛亮同志的深意,怏怏而去,而葛亮同志也未再做理會。

由此可見葛亮同志對魏延的處理是很成問題的;魏延有勇有謀戰功赫赫,而且其年紀較輕,在蜀漢政權中發揮的作用是越來越大。如果好好調教其完全可以成為類似趙雲的獨當一面的大軍區司令員,鎮守一方,然而葛亮同志在於其產生隔閡時並未主動溝通消除,從而為往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三國演義》中記載葛亮同志勤政甚至「勤」到了「瑣碎」的程度,但偏偏會忽視與魏延這種大軍區司令員進行有效溝通,着實讓人詫異不已!

難道其早就料到此人必然在自己死後謀反,因此沒必要花時間溝通?答案無疑是否定的。葛亮同志交代後事時也只是說如果魏延謀反就如何如何,可見其直至臨終都未敢斷定魏延日後會謀反;何況魏延日後「謀反」時也不過對於葛亮同志選的接班人不滿,並非真正叛蜀,如果當年葛亮同志與其多多溝通,說不定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