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劉璋和張魯同志都是十足的草包。兩人都是典型的「官二代」,根正苗紅;兩人都是既昏庸且懦弱,最後都是以投降強敵而告終而且都得以善終——兩人都得以封侯,得以善終。再延伸開來,其實劉蜀黍的寶貝兒子劉禪也是這麼一回事!

劉璋得知了張魯即將進兵的消息後很是緊張,召集群臣商議對策。這個時候一個叫張松的謀士發話了,他自告奮勇要去遊說曹操,勸其攻打張魯以解益州之厄。劉璋大喜,欣然同意。

張松的建議看似很妙,實際很是愚蠢。要知道其和張魯是半斤八兩,因此都是一樣的危機四伏。因此兩人面臨的最大威脅並不是對方,而是當世梟雄曹操和劉蜀黍!兩人只能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絕不能相鬥相攻。請曹操出兵攻打張魯只是剜肉補瘡楊修出場,飲鴆止渴,唯一的正解是千方百計與張魯修好,共存共榮!

而看似「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張松也不是啥好鳥。其在出使許都的前夕居然私自準備了西蜀的軍事地圖!看來此人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想另立門戶賣了劉璋。而一向聰明睿智英明神武的曹操由於新破馬家軍,志得意滿,因此居然對遠道而來的張松並不在意,一連放了其三天鴿子,逼得張松向曹操屬下行賄才得以覲見。曹操上來就語氣傲慢,質問劉璋為啥不正常進貢?其實這句話問得很是愚蠢——要知道其和漢中的張魯、荊州的劉表都關係不睦,因此進貢的兩條道路都是完全斷絕的。張魯分辯道不是我們不願進貢,實在是路路不通啊?這下子高傲且敏感的曹操火了,說如今是太平盛世何言道路不暢?張松內心也是比較傲的,他語含譏諷道劉蜀黍孫權馬騰等強敵都在,何為太平盛世?這下子曹操更火了,也無言以對,拂袖而去。

緊接着官N代楊修出場。他和張松一番口舌爭鋒,對張松很是看好。楊修這人挺有意思,他和孔融蠻是相像——兩人都是世家出身,都大名在外敗絮其中,而且都自視甚高,最後死得很慘。所略有不同的是孔融有原則有立場而楊修卻沒有,他的主要死因是不知天高地厚,介入了太子之位的爭奪,而之所以介入恐怕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和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