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如此囂張,魏國自然有人看不下去了。此人是誰呢?就是魏國的「東部戰區司令」毋丘儉同志。此人還找到個幫手,也就是其所在地壽春地區的刺史文欽。這下子文武合璧,「倒馬」勢力不容小覷。

兩人也頗具政治才能:兩人詐稱太后給予密詔,要討伐司馬氏。這下子大家都心服口服,師出有名士氣大振。兩人有地盤(壽春地區)有兵馬(總共八萬雄兵),對司馬氏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但兩人還是做得不夠盡善盡美:P民我一直在想,如果在此緊要關頭結好東吳和西蜀,請兩國其發兵「助攻」,豈不是錦上添花?

司馬師這邊該如何應對呢?太尉王肅則獻策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現在淮南將士們的家眷都在中原,我們可以趕緊撫恤,並出兵斷其歸路,這樣他們自然就崩潰了!不得不說太尉王肅的計策十分高(yin)明(du)。司馬師也不是等閒之輩,當下就接納了這個建議。但此時司馬師又開始糾結了:按理說這麼大的叛亂應該由自己親自帶兵去鎮壓的;可是現在自己病體未愈,此去多有不便。中書侍郎鍾會(後來被冤殺)一番話讓司馬師幡然醒悟,終於決定還是自己扶病上戰場。

司馬師總共兵分四路:一路由新任的「東部戰區司令」諸葛誕統領(這傢伙後來也反叛了),去打壽春城;一路由胡遵率領,斷叛軍的後路;王基作為先鋒,先攻取鎮南之地。而司馬師則親領大軍屯駐襄陽,開戰前會議來討論戰略方針。會議上出現了針鋒相對的兩派意見:一派以光祿勛鄭袤為代表,認為江、淮之卒銳氣正盛,應該「緩攻」;而另一派則以監軍王基為代表,認為淮南軍反叛是被少數首領所裹挾,人心不穩,因此應該「速攻」。監軍王基畢竟久經戰陣,他的見解無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