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了,曹丕上位。曹彰統重兵前來弔喪(實為爭位),而曹植和曹熊來了個「冷處理」,不管不問。這其實都是很愚蠢的行為,而且着實不孝——老爹死了,難道就一點都不悲痛?而曹彰是手握重兵的,最後知錯就改因此也就有驚無險;而你曹植可是原來的世子,在關鍵時刻怎麼還這麼胡亂,授人以柄?在國人的心目中曹植素來形象正面,不僅忠孝而且智商高;依P民我看來其不僅智商極低(至少是情商極低),而且似乎並不孝順(當然了其當時可能內心十分悲痛,只是因為憎惡親兄曹丕的緣故而故作此態)!

曹彰提重兵從千里之外的長安一路殺奔而來直至鄴城城下,居然無人攔阻。依P民愚見原因有三:首先,曹彰能征慣戰,威名赫赫,大家都有些膽寒,因此不願主動與其交鋒;其次,曹丕作為曹操的世子時間不長,而且不顯山不露水的,眾人對其並不很臣服;最後,曹彰也是曹操之子,現曹氏後人爭位,很多人是想作壁上觀的。這個時候如果曹丕發兵相抗,十有八九是要慘敗的;幸虧諫議大夫賈逵挺身而出,大打「心理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取得了近似完美地效果。

在這裡還有個小細節:曹彰服軟之後主動將所帥本部軍馬盡交予曹丕。為什麼他會這麼做呢?P民一番琢磨,覺得緣由有二。首先,此時的曹彰不僅對曹丕心服口服,而且還滿心愧疚,為了謝罪,其主動提出上交兵權。其次,此時的曹彰已經對弟弟曹丕俯首帖耳,為了徹底曹丕的懷疑,其主動釋去兵權。最後,此時的曹彰是單槍匹馬,十萬雄兵都窩在城外呢;如果這時自己還不識相,曹丕翻起臉來亂刀剁了自己也未可知。而曹彰主動上交兵權後下場果然不錯,全身而退。

曹彰素來鎮守長安,那裡是戰略要地——本身就是三朝國都(西周、西漢、東漢末期的一部分),且西臨羌人,羌人剽悍不馴,必須得大兵鎮守。想必曹彰歸去後又被曹丕授予重兵——曹彰欲擒故眾,果然一點都沒吃虧!

看來曹彰並不算傻。他以前的歷史也證明:一位百戰百勝的將軍並不可能傻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