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欲攻占漢中,率大軍親征。夏侯淵和張郃由於沒有事先準備,結果被張魯半夜劫寨,損失很大。曹操火了,準備依律斬了二人。然而當眾將領為其一求情,曹操就讓其戴罪立功,「判二緩三」了。這平凡的情節可是有着非同尋常的內幕!

戰爭年代的軍法往往非常殘酷,這可能是由強烈的不安全感造成的。依律夏侯淵和張郃都應該被處死,然而大家一求情,曹操就赦免了二人,似乎是非常給求情的部將面子。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曹操是個很有主見的人,絕不對盲從部下的意見;而曹操的部下在有些時候求情,有些時候則一言不發(「楊修之死」就是個鮮明的例子:斬楊修時大家都乖乖閉嘴,斬夏侯惇則大家都來求情)。其實眾人都是很精明的,他們在「選擇性求情」:如果此人不是犯下十惡不赦必死必殺之罪,或是此人和曹操淵源較深,或是兩者兼有,眾部下還是落個作人情的。而夏侯淵和張郃則明顯屬於第三者。

夏侯淵這人挺有意思。攻打漢中此人差點被自己的主公所殺,而後來防守漢中終於被前來進攻的劉蜀黍所斬。總之,漢中對於他來說絕對是大凶之地,是生命所無法跨越的坎。而中國古代對於法律的執行十分隨意和任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情社會,人治遠遠大於法治),關鍵在於法律執行人的真實心思。這就非常不好,嚴重影響了中國古代法律的嚴肅性!中國古代的法律條文普遍過於嚴苛,可執行性並不強,這也是導致中國古代法治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吃了敗仗同時又發現張魯軍的防守很是嚴密,忽然心生一計。他聲東擊西,前後夾擊。曹操的智商是很高的,就連後期曹操的第一謀士賈詡同志都為之佩服不已。而曹操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機應變多謀善斷,往往在失敗後馬上就能改變韜略,絕處逢生。

作為統帥,首要一條就是智商不能太低。可能有些尊貴的大大會不同意P民我的觀點,認為只要統帥知人善任不就行了?但是P民我想反問一句——智商太低的人能知人善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