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和馬超在葭萌關下決鬥,從早干到晚,一直不分勝負。最後劉蜀黍說我倆都退兵回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我這人一向以仁為本,不會趁人之危在關鍵時刻去暗算你的。馬超還不大相信,他躍馬橫槍親自斷後,就這樣兩軍漸退。

P民我每每看到這裡不禁啞然——要知道劉蜀黍和張飛大俠只帶了五百騎兵出關應戰,而「錦馬超」同志可是足足帶了兩萬大兵,如果劉蜀黍膽敢貿然「暗算」恐怕只能是自尋死路!而且劉蜀黍自我標榜很仁很義,從不趁人之危,如果真的這樣還能在亂世中活到現在?還有,劉蜀黍出關應戰的兵力很少,為啥馬超還要傻兮兮地和張飛單挑一整天,直接麾兵殺過去滅了他不就得了?

然而隨着P民我一遍遍地重品《三國演義》,漸漸地我改變了以前的觀念。劉蜀黍和張飛雖然只帶了五百騎兵下關,然而葭萌關里駐有重兵,個個以逸待勞。如果劉蜀黍在馬超退軍的相對混亂時刻猛攻過去(主要力量是葭萌關里的大軍),恐怕馬超軍會很夠嗆!而馬超軍如果直接向劉蜀黍那五百騎兵撲去恐怕並不能占到什麼便宜,因為劉蜀黍的小股騎兵應該緊靠着葭萌關,關內的重兵會箭矢、滾木、礌石齊下。而劉蜀黍自稱的「以仁義待人,不施譎詐」其實也並不都是假話——劉蜀黍為人做事的確比較厚道,與心狠手辣不按常理出牌的曹孟德有着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畢竟成書歷史長達數百年,被無數人修改、加工後,是古代那印刷極其不發達的年代能流傳下來實屬不易,也正說明了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想想這些為《三國演義》潤色過的藝人,除了羅貫中誰都沒留下姓名;當時又沒有作協,這些人又不是達官顯貴既領不到工資又得不到一分錢的財政資助,所創作的作品又不屬於「主旋律系列」(這些作品在舊社會很受統治階級鄙視,認為是「奇技淫巧」),而在這麼多不利條件下該書能流傳下來而且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成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說明其的確極端適應中國市場,符合廣大中國百姓的口味。

劉蜀黍見馬超英勇異常,非常喜愛,於是乎便和軍師諸葛亮商量,設計招降馬超。整條計策其實很是簡單,關鍵點在於如何忽悠住漢中的張魯。諸葛亮很精準地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佞臣楊松。此人極其貪財,而且深受張魯的信任(由此可見張魯也是傻屌一枚)。事實證明諸葛亮的決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