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終於跑回陳留,潛逃成功。而此時陳宮已經不辭而別,因為他覺得曹操的做法雖然很正確,卻太過於殘忍(是不是很矛盾?)。曹操告訴自己老爸曹嵩自己想造反,一向窩窩囊囊膽小怕事的曹嵩卻爽快地同意了,而且為其出了個點子:你老爸我很支持你的勤(zao)王(fan)大業。

於是乎曹操開始行動了。他把衛弘請過來喝酒,趁着酒酣耳熱之機開始灌迷魂湯,請衛弘看在國家社稷的份上出手相助。衛弘本來就胸(ye)懷(xin)大(bo)志(bo),酒喝多了再加上被幾句奉承話一捧,當然就滿口應承。曹操現在有錢了,然而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轉又想到一招:士氣和民心在戰爭中是最重要的,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上之兵,於是乎便DIY了個假的討董密詔,到處散發。

由此可見曹操同志的膽子是不得了的大,居然連皇帝的密詔都敢偽造!這可是滅九族的彌天大罪啊!而且曹操同志為了勤(zao)王(fan)大業,一點兒後路也沒給自己留!

由於董卓實在是不得民心再加上曹操蜀黍實在有錢,很快就有人來投奔,還有不少送糧食犒軍的。最開始來投奔的人才有六位,分別是樂進、李典、夏侯淳、夏侯淵、曹仁和曹洪。這些都是赤膽忠心有勇有謀之人,日後也都成為曹操的得力幹將,備受寵信和重用。其中在曹操心目中占據特殊位置的大概非「二夏二曹」莫屬:首先這四人都是曹操的親戚(曹操原屬夏侯氏,其父過繼給了曹家),而且這四個人每人都帶了千餘人大兵過來,也屬於「股東」,地位自然不一般。而且四個人每個人都能招兵千餘,說明能力和威望肯定不差!

而在裡面起了關鍵作用的衛弘同志卻沒被授予任何官職,不能不說是怪事一樁!這點頗似劉備蜀黍,他起兵的時候幸虧有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鼎力相助,否則多半也得流產;而事後這兩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三國演義》中再無一字提到。這似乎是本書的兩大敗筆!

而這帶着兵馬來投曹操的夏侯淳其實不是什麼好鳥。十四歲時其拜了個師父,誰料有人辱罵其師父;本來這也不是大事,屬於違反社會治安的範疇,放在現在也就是拘留五日或是罰點小錢;然而夏侯淳居然把此人殺了!而且此時的他只有十四歲,還是未成年人!

P民我每每讀到這裡真是痛心不已。如果不是趕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怕是夏侯淳這一輩子都難翻身了!

書中還有一處明顯的敗筆。書中在前面已經交代過了,劉備蜀黍最後被任命為平原縣令,「整頓兵馬錢糧,頗有氣象」,為什麼在頂頭上司兼少時好友公孫瓚率軍伐董經過平原時只和關羽張飛兩位好基友前來相應?這不明顯穿幫了嗎?

而劉蜀黍的好基友之一張飛同志此時還埋怨當初沒讓自己活劈了董卓,這簡直就是笑話!董卓那個時候就是一方諸侯當朝大員了,如果就這麼不明不白把他殺了豈不是犯下彌天大罪?

袁紹在洛陽城外被十七路諸侯齊推為諸侯,唯一的理由是「袁本初(袁紹字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吏」,說兵馬白了就是因為人脈廣,名頭大!誰料到袁紹此人不僅心胸狹窄品性不行,而且智商不高!唉,真是虛名害死人啊!

袁紹走馬上任後乾的第一件有爭議的事情就是讓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袁術總督糧

草。表面上看這官職不顯山不露水也就一個總後勤部長而已,實際上此為命脈!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首先打的是經濟,是錢糧。因此在此關鍵崗位的任用上袁紹是有私心的,而且袁術也不稱職(後面P民我會提到)!

事實上有私心的遠不止伐董聯軍總司令袁紹一個。伐董聯軍很似後來的東北抗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嘯聚而來,然而三山五嶽,成分複雜,組織鬆散,私心極多。濟北相鮑信私心發作,生怕先鋒孫堅同志奪了其頭功,便偷偷命他弟弟鮑忠到關下挑戰。然而鮑信不僅性急而且輕敵,其弟一個照面就被名將華雄砍了,兵馬也損失不小。這便是私心雜念所造成的第一惡果!

很快又有第二樁惡果。袁術接受了讒言,不供給先鋒孫堅糧草。這下子可闖下大禍,本來孫堅軍前番已勝破關盡在咫尺,沒有了糧草軍心就亂了!華雄抓住時機夜襲孫堅,孫堅大敗,大將祖茂為救其而被殺。

而後華雄出陣挑戰,倒董聯軍的兩位將軍先後出陣單挑,都很快被殺。就在這時,一路諸侯公孫瓚的部屬劉蜀黍的部屬關公自告奮勇要去應敵。一聽說關羽還只是個「上等兵」,袁術火了,說你他媽的在玩我是吧?忒欺負人了!獨有曹操同意其前去出站,就連公孫瓚都沒發話(由此可見公孫瓚也是無胸懷之人!)袁紹也出言阻擋,由此可知其人名不副實。唯有曹操極力相挺(劉蜀黍不發話是對的,此時的他地位卑微,在袁紹那裡還沒發言權)。結果關公來了個「溫酒斬華雄」,足足驚爆了大家的眼球。就在此時張飛提議趕緊抽熱打鐵滅了董卓,袁術更是火了,惱羞成怒,大聲叱罵。曹操在一旁好意相勸,也被袁術出言頂撞。

且不說張飛此言是否正確,袁術此舉充分暴露了其人的愚蠢和胸懷。此人是嫡子,從小嬌生慣養,本事很小脾氣很大,以此人總督糧草,反董聯軍焉能不敗?

不敗才真真正正見了活鬼!